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获悉,近日,《2023年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发布实施。行动计划从“优化供给、调控需求、强化治理”三个方面共提出42项任务。今年,全市交通工作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和“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的治理理念,到2023年底,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力争提升到74.7%,全市轨道车站出入口换乘距离小于50米的公交站点占比达到86%,进一步提升市民交通出行的获得感。
今年开通2条(段)新线和3座既有线车站
【资料图】
持续推动轨道交通“四网融合”
交通部门将继续以轨道交通为骨干、智慧交通为支撑,推进多种交通方式加快融合发展,持续优化提升既有线网运营服务水平,加快构建“轨道上的都市生活”。
目前,全市城市轨道交通共计27条线路807公里,市郊铁路365公里,轨道总规模居全国第一。今年,将开通轨道交通16号线(榆树庄—宛平城)、17号线北段(未来科技城北区—工人体育场)2条(段)线路30.2公里;计划开通16号线二里沟站和苏州街站、11号线模式口站3座车站,完成1号线福寿岭站改造工程;加快推进3号线一期、12号线、28号线等在施线路建设;实施轨道交通第三期建设规划,开工建设1号线支线。
多层面促进公交与轨道融合发展
轨道公交换乘距离小于50米的公交站点占比86%
今年,交通部门将加快实现公交、轨道一张网、一张图,共同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和竞争力,实现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52.9%。构建轨道服务中长距离出行、地面公交服务中短距离出行的互补发展模式,补充、加密轨道服务空白区域、线网密度不足区域公交线网,优化调整公交线路65条;实现全市轨道车站出入口换乘距离小于50米的公交站点占比达到86%;梳理重点区域地铁夜间接驳需求,优化地面公交与轨道运营时间的衔接补充,在高峰时段乘客排队时间长的10个轨道大客流车站,增加地面公交运力投放,缓解轨道客流压力。
目前,北京市已开行定制公交线路376条,今年将进一步优化定制公交算法,提升服务市民就医、旅游、购物等个性化出行需求的效率。推广“京津冀定制快巴”,从服务北三县通勤人员便捷进出京,向环京周边地区其他方向延伸覆盖,为更多乘客提供方便、快捷、舒适、安全的公交服务。
持续提升慢行系统品质
实现自专路南展工程贯通
今年,将持续提升慢行系统品质,继续推进回龙观自行车专用路东拓工程,实现南展工程北四环至西直门交通枢纽慢行路线贯通。同时,推进道路慢行系统联通融合,完成清河下段(立水桥—温榆河河口)10公里慢行系统建设,推动建设西南二环水系28公里滨水道路,实现右安门至通惠河12公里贯通,持续改善城市河湖滨水慢行系统,形成河湖道路、园林绿道和城市道路联通融合的线网体系。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实现京雄高速全线通车
高速公路方面,实现京雄高速全线通车,推进国道109新线高速工程基本完工。开工建设京密高速(机场南线—六环路)、京平高速改扩建工程、承平高速主体工程。
普通公路建设方面,建设完成京藏高速北辅路、天北路北延、胡黑路、密三路。开工建设南山环线三期、雁栖湖北二路等一批道路。建设“四好农村路”,新增“美丽乡村路”280公里,乡村公路养护工程实施里程比例不低于5%。
城市道路建设方面,完善快速路路网,持续推进京密路(太阳宫北街—机场南线)、北清路、安立路快速化改造,开工建设亮马河北路、东五环远通桥改造。提升主干路服务水平,建设完成安宁庄北路,持续推进太平庄中街、北辛安路南段、鲁疃西路南延等建设,开工建设顺黄路。
综合客运枢纽方面,实现首都机场线东直门站航空行李托运功能,加快丽泽城市航站楼一体化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朝阳站、丰台站、城市副中心站等3个铁路车站配套交通枢纽建设。
为完善城市副中心交通基础设施,今年将加快轨道交通平谷线、6号线南延、城市副中心线等建设,完成漷台路和京哈高速加宽改造工程,持续推进东六环入地改造工程、通马路、厂通路等一批道路建设,改善区域通行能力。开通运营东夏园枢纽,推进城市副中心站、通马路、环球影城北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
智慧交通助力出行
完成全市停车资源“一张图”
今年将启动北京MaaS2.0建设,优化提升以轨道交通为核心的城市出行导航服务,拓展“航空/铁路+城市交通”为重点的城际出行应用场景。同时,推进建设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TOCC)三期,打造智慧监测、智慧预警、智慧决策、智慧调度“四位一体”的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体系,持续优化智慧交通大脑。加快推进智慧停车建设,完成全市停车资源“一张图”。出台《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电子围栏系统技术规范》,实现中心城区轨道站点电子围栏监测管理全覆盖。
推进道路交通信号系统智能化改造,加快实施800处老旧信号灯升级改造,新增接入1000处信号灯,同步优化100处重点路口信号配时,调整优化90条信号灯绿波带,智慧交通助力便捷顺畅出行。
多维度优化交通需求管理政策
多举措倡导公众绿色出行
今年,北京市将以调整出行结构为目标,继续从源头、方式、空间、时间等多维度综合施策,不断优化交通需求管理政策。
落实《北京市城市更新条例》,推动轨道交通场站以及周边存量建筑一体化更新,促进场站与商业、办公、居住等功能融合;严格落实小客车总量调控政策,年度新增小客车指标10万个,持续加大向“无车家庭”配置指标的比例;着力助推绿色出行,不断提升轨道交通、地面公交、慢行系统等多网融合水平,持续提高绿色出行体系竞争力;相关区根据实际情况建设P+R停车场,鼓励远端驻车换乘;倡导“骑行+公共交通”出行,持续实施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总量调控及淡旺季动态调整。同时,推动出台《核心区旅游交通规划》,创新核心区旅游交通组织模式,选择符合条件的外围交通枢纽、长途客运站承接旅游交通集散功能,进一步完善核心区交通管理。
今年开展248处交通环境提升
新增共享停车场150处、车位1万个
今年,将深入实施东直门枢纽、望京等区域交通综合治理,优化背街小巷、老旧小区的停车治理和道路管理养护。开展72所学校、69所医院、16个景区、84个商场、7个火车站周边交通秩序监测和交通环境提升。
为缓解停车矛盾,加强停车治理,今年,继续大力推广有偿错时共享,引导社会停车资源向周边居民提供居住停车服务,新增有偿错时共享停车场150处、车位1万个;利用人防工程新增停车位5000个;开展错时共享停车预约信息化服务试点,为市民提供精准化错时服务时段信息。同时,加强道路停车管理,持续扩大非现场执法覆盖和执法力度,规范停车秩序。
行车秩序治理方面,围绕骑乘人员佩戴头盔等方面,推动修订《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加强违规电动三、四轮车专项治理,推动城市管理和服务行业用车率先淘汰更新,带动个人用车退出,完成违规电动三、四轮车年底前全面退出的既定目标;加强摩托车专项治理,强化现行禁行区域管理。
(总台记者 纪乐乐 付海亮)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6
头条 23-05-25
头条 23-05-25
头条 23-05-25
头条 23-05-25
头条 23-05-25
头条 23-05-25
头条 23-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