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星辰|揭秘北斗“母港”如何保障北斗卫星发射任务 全球今热点

时间:2023-05-18 20:33:33 来源: 央视网


央视网消息:5月17日10时4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这颗卫星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也是我国北斗三号工程的首颗备份卫星,将增强系统的可用性和稳健性,提升系统现有区域短报文通信容量三分之一,提高星基增强和精密单点定位服务性能。


(资料图)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体化管理体系保障北斗卫星发射任务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自2000年开始承担了全部北斗卫星的发射任务,被称为是北斗“母港”。在这次北斗卫星发射的前一天,记者走进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来看看这里是如何保障北斗卫星发射任务的。

总台央视记者 刘洁:这里是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2号发射塔架,里面包裹着的就是即将发射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发射前一天,这里正在进行的是低温推进剂加注前的最后准备工作。在现场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的工作忙碌却有条不紊,对于发射场来说,这样的发射任务已经成为常态。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工程师 马国忠:这个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一蹴而就的过程,是我们发射场在过去的1~2年时间内高密度执行任务以后,通过优化测发流程、整合测发项目,采用交叉并行的模式,然后采用一些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综合以后形成的这样一个效果。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高效运行不仅保障了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快速完成了全球系统的部署,也为我国今后航天发射任务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设,从最开始的质量管理体系,发展到融合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再到如今的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全面精细化管理体系,为我国航天发射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系统工程师 杨文:为了实现发射场的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我们着手研发了发射场的设备远程监视控制系统,先后研制出了完全自主可控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最大的低温家族远程控制系统、地面设备远程监控系统。目前,发射场所有的设备设施基本都实现了数字化、可视化和远程控制,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风险,确保发射任务安全可控。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被称为北斗“母港”,承担了全部北斗卫星的发射任务,自2000年10月发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以来,北斗卫星的发射取得了百分之百圆满成功。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总工程师 庄轲:每一次任务都会有一些技术状态变化,比如说这一次火箭卫星和发射场加起来也有几十项的状态变化,发射场就对这些状态的变化和特点进行了分析,形成了风险分析报告,对风险分析进行防控。在过程中间,我们也在关键的节点对质量和安全进行监督、评审,所有这些工作都是在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约束下进行的。下一步,我们也会有更多的(北斗)备份星的发射计划。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将完成第五十六颗北斗卫星变轨定点工作

此次我国成功发射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作为测控系统主体单位,圆满完成卫星发射段测控任务,护送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在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的统一调度指挥下,该中心所属渭南、厦门等测控站点先后跟踪测控。经过20多分钟的飞行,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和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星箭组合体成功分离。此次发射的第56颗北斗导航卫星是北斗三号系统的首颗备份星,对增强北斗全球星座运行的稳健性和可用性具有重要意义。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高级工程师 王鑫:这颗卫星的一大重要使命就是要时刻处于在轨“待命”状态,为此,我们结合已在轨运行的三颗北斗三号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技术状态,以及这颗备份星的任务要求,对卫星的轨道控制策略、参试设备状态进行了适应性修改,使其能够具备三颗北斗三号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的轨位备份能力。

接下来,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还将继续完成卫星的早期轨道段测控工作,完成多次变轨控制,使卫星成功定点于地球同步轨道,完成在轨测试工作后,第五十六颗北斗导航卫星便可进入北斗“大家庭”。

西安卫星测控中心高级工程师 刘啸时:卫星上天后的一举一动,对卫星、地面而言都是重大考验。针对早期轨道段测控工作可能会出现的风险隐患,我们结合过往异常处置与卫星抢救经验,周密制定了故障预案,并通过开展多次故障演练,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关键词: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