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周忠和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解剖学记录》中国古生物专辑上,在线发表了哈密翼龙肩带形态学与骨组织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翼龙的飞行机制。
中生代的翼龙是最早演化出动力飞行的爬行动物,早于鸟类约7000万年征服蓝天,其飞行机制激发了人们对飞行探索的欲望。翼龙的皮膜翼让一些早期学者认为它们的飞行类似蝙蝠。但随着研究揭示了翼龙与鸟类具有更近的系统发育关系,后来的学者更多以鸟类作为翼龙飞行研究的参照对象。
近二十年来,科研团队对哈密翼龙及其沉积地层开展了持续的野外考察和研究工作,揭示了关于哈密翼龙形态特征、系统发育、生长方式、繁殖、群体习性及化石埋藏等多方面的信息,为还原其历史生活环境面貌提供重要参照,也为进一步研究其飞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研究团队通过对新疆哈密下白垩统吐谷鲁群胜金口组产出的哈密翼龙肩带研究发现,其肩胛骨和乌喙骨形成愈合的骨性结合的肩胛乌喙骨,代表了翼龙飞行演化过程中独特的肩带适应。
对哈密翼龙肩带形态学研究表明,由于翼龙飞行的主要动力与鸟类相似,哈密翼龙的顶乌喙突可能是喙上肌的滑轮。但与鸟类不同的是,翼龙肩臼窝和肱骨头均呈现凹陷的关节面,构成鞍状关节,导致肱骨头旋转可能受限,表明翼龙可能通过特殊机制控制前臂旋转,以便在飞行中改变翼面形态。对其肩臼窝的组织学研究发现该位置疑似保留有软骨组织,表明翼龙的肩臼窝可能与鸟类一样具有厚实的关节软骨以缓冲飞行压力。
对哈密翼龙肩带骨骼的形态学和组织学分析显示,翼龙的飞行机制既有与蝙蝠的相似性,又有与鸟类的相似性,还有自己的独特适应。在研究翼龙飞行时,应当进行综合考量,才能取得较为可靠的结论,更好地去了解这一独特灭绝飞行动物的生活面貌。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褚尔嘉)
头条 23-02-22
头条 23-02-22
头条 23-02-22
头条 23-02-22
头条 23-02-22
头条 23-02-22
头条 23-02-22
头条 23-02-22
头条 23-02-22
头条 23-02-22
头条 23-02-22
头条 23-02-22
头条 23-02-22
头条 23-02-22
头条 23-02-22
头条 23-02-22
头条 23-02-22
头条 23-02-22
头条 23-02-21
头条 23-02-21
头条 23-02-21
头条 23-02-21
头条 23-02-21
头条 23-02-21
头条 23-02-21
头条 23-02-21
头条 23-02-21
头条 23-02-21
头条 23-02-21
头条 23-02-21
头条 23-02-21
头条 23-02-21
头条 23-02-21
头条 23-02-21
头条 23-02-21
头条 23-02-21
头条 23-02-21
头条 23-02-21
头条 23-02-21
头条 23-02-21
头条 23-02-21
头条 23-02-21
头条 23-02-21
头条 23-02-21
头条 23-02-21
头条 23-02-21
头条 23-02-21
头条 23-02-21
头条 23-02-21
头条 23-02-21
头条 23-02-21
头条 23-02-21
头条 23-02-21
头条 23-02-21
头条 23-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