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了不起的中国汉文字”系列——占卜甲骨】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承的标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
甲骨文出土于中国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属于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殷商王都内王室及贵族人群的占卜刻辞与记事刻辞,刻辞载体主要是牛肩胛骨和龟甲,也包括其他动物的骨骼。其被称为中国最早的成文古典文献遗产,传承着真正的中国基因。可以据以追索中国上古史的未知,窥探三千年前殷商社会生活场景,增强历史信度,丰富历史内涵,延伸历史轴线。
3000多年前,殷商王朝的一些特殊人群以特有的占卜文例形式(通称甲骨卜辞)或记事文例形式(通称记事刻辞),在龟甲兽骨上写刻下贯以他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信仰追求的居常生活事象、真实存在的商王室谱系等,使商代成为有出土古文字记载的信史时代,填补了史书的缺载。
现展于中国文字博物馆内的“习舞卜甲”和“歳祭先王先妣卜甲”就是殷商甲骨的生动诠释。
据中国文字博物馆讲解员吴越介绍,这两版甲骨属于武丁时期小字组风格。其中“歳祭先王先妣卜甲”记录了在庚辰、甲申、乙酉这三个不同的日子里,分别用羊、猪、酒这三种不同的祭品,对先妣妣庚、先王祖甲和祖乙进行祭祀的故事。而“习舞卜甲”则是一枚习舞类的卜甲,卜问的内容是问子和子戠这两个人用不用去学习“跳舞”,这里的舞蹈与今日所代表含义不同,是指古代祭祀特有舞蹈。占卜的结果也清晰地刻于骨片上:甲子日卜问,子是不用学习的,而子戠是需要学习的。
“我们可以看到,这两枚甲骨上刻写的文字以其简洁瘦硬、笔画方直的书写,直接拉开了字形与对应物象之间的距离,这也是武丁时期甲骨文契刻的特点之一。”吴越说。
一片甲骨惊天下。来自商朝晚期的甲骨文距今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而距离它首次被发现,也已经过去了123年。甲骨文背后所承载的厚重中华文明,则是属于每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根植于血脉中,源远流长。
策划:李政葳 统筹:雷渺鑫 撰文:雷渺鑫 制作:曾震宇
头条 23-02-18
头条 23-02-18
头条 23-02-18
头条 23-02-18
头条 23-02-18
头条 23-02-18
头条 23-02-18
头条 23-02-18
头条 23-02-18
头条 23-02-18
头条 23-02-18
头条 23-02-18
头条 23-02-18
头条 23-02-18
头条 23-02-18
头条 23-02-18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
头条 2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