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亲历方舱医院隔离生活——“希望,就在明天!”(抓细抓实各项防疫工作)

时间:2022-04-22 09:34:34 来源: 人民日报


我家住在上海浦东。4月10日,和我们同住的妈妈核酸筛查结果异常,上门复检,“阳”了。

很快,妈妈被转运到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方舱医院。我和先生忧心忡忡,预估“全家中招”的可能,提前收拾好行李……15日上午,核酸结果出来,健康码红了!

千防万防,“它”还是来了。

4岁的女儿还不懂事,竟有点雀跃地问:“真的去方舱吗?像诺亚方舟吗?能见外婆吗?”

一路接人转运,3个半小时后,送我们的大巴停在了浦东金桥的金海园方舱。

扫码登记、核对信息、发放床号牌、扫描进舱码、下车消毒、安排入住……流程用了1个小时。

我背着电脑、推着行李箱、照看着孩子,走进方舱。我需要相邻的床位照顾女儿,去找医务人员求助,她悄悄后退了一步。我突然意识到,我离她太近了——她也害怕,但仍勇敢地站在这里。

我们是这家方舱的首批入住者,崭新的被褥枕头、床上三件套、漱口杯、毛巾、牙刷牙膏……还有一箱生活用品大礼包。

男女分层,我和女儿住在12层,先生在9层。夜幕降临,眺望窗外,陆家嘴高楼大厦尽收眼底。封控25天足不出户的我们,第一次看到璀璨的夜上海。

这个方舱是由一幢内部未装修的写字楼改建而成,生活设施完备,24小时供应热水,有足量的卫生间和洗漱池。后来听说,从接到任务到完成,方舱改建只用了4天,有2000张床位,启动当天就收治了900多名感染者。

第二天起床后,排队洗漱,吃好早饭,刚好9点。“做核酸了,做核酸了……”大家依次扫码,一人一管采样。

下午4点,医务人员通知我,家庭房收拾出来了。

娃爸将3张单人床拼成一张宽约2.7米的“豪华大床”。娃认识了两个新的小伙伴,嬉闹玩耍起来。

我每天间歇性有些咳嗽,尤其晚上一躺下喉咙就痒,有时咳得停不下来。不过,喝上一大口川贝枇杷膏,或吃个甜滋滋的耙耙柑,润一下嗓子,能安稳睡到天亮。所幸娃和娃爸没有任何症状。

18日中午,开始有宝宝餐送来了。有咕咾肉、水蒸蛋、炒包菜,还有蛋炒饭。娃一筷子夹起水蒸蛋放到嘴里,“真好吃。”

“妈妈,我能看看我的健康码吗?”饭后,孩子又一次提出要求。“为什么还是红的,多吃蔬菜就会变绿吗?”娃软糯地趴在我的腿上,“妈妈,等出去以后,可不可以去看东方明珠?”

“当然!”

其实娃最惦念的,是东方明珠塔脚下的音乐报时钟楼,会放出好多卡通人物。

这天下午3点半,妈妈发来语音:“刚在小区门口做了抗原检测,一道杠(记者注:阴性)——我进家门了!”清晰感受到妈妈回家的喜悦,给在方舱已经第四天的我们,带来了希望。

下午5点多,核酸采样。等到19日凌晨,结果出来了:一家三口齐刷刷地“阴”了!

隔24小时再测一次,如果还是阴性,我们就能回家,和妈妈团圆啦!

19日下午,住在6层D区的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把头磕破了。“伤口比较深,需要消毒缝针,尽量不留疤痕。”由于方舱内没有CT设备,无法排除颅脑损伤可能,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金海园方舱医疗领队王海峰联系120把孩子转运到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当晚,小朋友顺利返回舱中。

这天晚上,听到了一个好消息:首批594人确认可以解除隔离、明天出舱。这可占到了方舱在住感染者的近1/3。方舱管理团队的毛佩红是从浦东新区区级机关下沉到这里工作的,她一边忙碌,一边兴奋地说:“第一次出舱的人数不少哦。还有好多手续要连夜办完,不过再忙我们也乐意。”

20日下午1点,14辆大巴顺序停在方舱门口,第一批解除隔离人员陆续出舱上车。一个12岁的小朋友,身边没有监护人,方舱点位长、浦东新区纪委常委顾明安将他托付给了负责转运的工作人员。

他们回家了,而我们一家三口,也迎来了间隔24小时后的又一次核酸检测。

方舱里,医务人员每天变着花样提升服务。20日这天,一张张折叠书桌送来,需要上网课的孩子更方便了。

“有一大批无症状感染者申请当志愿者。评估他们的身体情况后,我们从中选择了90个人。”东方医院主治医师王浩称赞,这些志愿者在协助医护和管理人员工作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核酸检测报告出来了,大家快查。”“我是阴性,你呢?”“我也是!”21日上午10点多,包括我们一家在内,又有一批人连续两次核酸报告为“阴”,这意味着我们即将收到解除隔离告知书,最快22日就能出舱!

阴霾,终将散去;希望,就在明天!

关键词:

网站简介 网站团队 本网动态 友情链接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Copyright© 2014-2020 中原网视台(www.hnmdtv.com) All rights reserved.